近期,香港地产圈一则传闻引发广泛关注:长江实业集团主席李嘉诚计划以 50 亿港元出售位于深水湾道 79 号的家族老宅。这座承载李氏家族 62 年记忆的宅邸,不仅是李嘉诚与亡妻庄月明的婚房,更被视为香港财富神话的实体象征。对此,长实集团于 8 月 4 日通过官方渠道作出正式回应。
一、事件概述:网传出售计划与官方辟谣
据多家港媒援引市场消息,深水湾道 79 号豪宅近期被传挂牌出售,标价 50 亿港元。该物业始建于 1957 年,1963 年由李嘉诚以 63 万港元购入,此后历经多次扩建,目前建筑面积超 3000 平方米,配备防弹玻璃、独立安保室等顶级设施,2024 年估值达 65 亿港元。消息称,此次出售可能涉及家族资产重组,与李嘉诚近年加速套现的策略一致。
针对传闻,长实集团主席李泽钜于 8 月 4 日明确回应:"我们从没有打算出售深水湾道 79 号物业,个别网上及社交媒体有关出售的报道及贴文内容全属虚构,穿凿附会,并无事实根据"。他特别指出,网络上频繁出现的家族相关消息多为捏造,呼吁公众警惕诈骗风险。
展开剩余73%二、李泽钜回应细节:否认出售及呼吁警惕谣言
李泽钜在回应中强调,深水湾道 79 号作为家族重要居所,从未进入出售程序。他表示,网上流传的出售信息存在多处逻辑矛盾,例如标价与估值差异显著(50 亿港元较 65 亿估值折价 23%),且缺乏官方渠道的任何披露。此外,李嘉诚家族近年虽持续优化资产配置,但核心物业的处置始终遵循审慎原则。
值得注意的是,李泽钜特别提醒公众:"鉴于诈骗个案猖獗,本人借此机会呼吁各媒体及各界人士切勿轻信或参与散播谣言,以免误堕诈骗陷阱而招致损失"。这一表态与近期香港频发的虚假房产交易诈骗案件形成呼应,凸显事件背后的复杂性。
三、房产背景:历史价值与重建历程
深水湾道 79 号的传奇始于 1963 年。彼时 35 岁的李嘉诚斥资 63 万港元购入这座三层花园洋房,作为迎娶表妹庄月明的婚房。宅邸依山面海、三面环山,被风水师断言为 "双金聚财" 格局,而李嘉诚此后的人生轨迹似乎印证了这一预言:从塑胶花厂老板到亚洲首富,这座宅邸见证了他缔造商业帝国的每一个关键节点。
1996 年长子李泽钜遭绑架事件彻底改变宅邸命运。李嘉诚耗时 7 年、斥资数亿港元重建,增设防弹玻璃、外墙电网、钢门避难室等顶级安保系统,使这座豪宅成为 "连地道都挖不进去" 的铁桶。重建后的宅邸面积扩大至四层,单层面积达 760 平方米,内部配备独立泳池、私人电梯及智能安防系统,成为香港豪宅区的标志性建筑。
四、市场分析:传闻背后的资产布局调整
尽管李泽钜已辟谣,但此次传闻折射出李嘉诚家族近年的资产策略变化。自 2013 年起,李氏家族累计抛售内地及香港资产超 2500 亿港元,转向英国能源、东南亚基建等抗周期领域。2025 年数据显示,长实集团海外资产占比已突破 60%,其中英国公用事业板块贡献近 40% 收益。
在大湾区,李嘉诚旗下项目正以 "骨折价" 清仓:惠州泷珀花园精装房单价降至 8632 元 / 平方米,仅为香港均价的 1/10;东莞海逸豪庭别墅价格从峰值 6.8 万元 / 平方米腰斩至 1.8 万元 / 平方米。这种 "低价套现" 策略与深水湾老宅传闻形成呼应,引发市场对其 "撤离香港" 的猜测。
五、专家观点:象征意义与商业逻辑
房地产研究机构指出,深水湾道 79 号的市场估值达 65 亿港元,若以 50 亿港元成交,相当于以 2024 年估值的七六折 "忍痛割肉",这在李嘉诚的商业生涯中极为罕见。香港大学房地产系教授陈国强认为,"即便传闻不实,此类消息的传播本身已对市场信心造成冲击"。
财经评论员则从家族传承角度分析:"李嘉诚已 96 岁高龄,资产代际转移进入关键期。祖宅作为家族精神图腾,其处置往往伴随复杂的战略考量"。事实上,李嘉诚近年已逐步将商业帝国管理权移交长子李泽钜,而次子李泽楷专注电讯及科技领域,这种分工可能影响核心资产的处置决策。
尽管李泽钜已明确否认出售计划,但深水湾道 79 号的传闻仍在持续发酵。这座承载香港商业传奇的宅邸,其命运走向不仅关乎李氏家族的资产配置,更成为观察香港经济环境变迁的重要窗口。正如一位资深地产中介所言:"在资本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关于顶级资产的传闻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这场围绕老宅的舆论风波,或许正是新时代资本流动的一个缩影。
发布于:北京市股民配资炒股,亿博源配资,万辰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