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华盛顿夏日的热浪蒸腾。椭圆形办公室里,气氛却比往日凝重。美国总统特朗普端坐中央,身侧是即将上任北约秘书长的吕特。期待已久的“重大声明”终于揭晓,却并未像传闻那般石破天惊。绕了一圈,特朗普还是拎起了他最顺手的武器——关税。只是这次,刀锋指向的方式,带着几分出人意料的复杂与狡黠。
这套组合拳,核心是一纸限时“最后通牒”。如果俄罗斯不能在50天内与乌克兰握手言和,美国将启动一系列惩罚。特朗普轻描淡写地描述着这些措施,仿佛在宣布一个寻常的日子。但他提及的“非常严厉”的100%关税,以及随后含糊其辞补上的那句“次级关税”,却在平静湖面投下两枚石子。
与此同时,大西洋彼岸的军事支援齿轮,开始以一种新的模式转动。特朗普明确表示,美国将通过北约向乌克兰提供先进武器,点名包括急需的“爱国者”防空导弹。最关键的是,这笔昂贵的账单,将由北约成员国共同埋单,而非美国纳税人。
欧罗巴接过的军事账单
对于长期以来依赖美国免费援助的乌克兰,这无疑是期待已久的甘霖。连日来,俄罗斯的无人机与导弹如暴雨般倾泻,试图将乌克兰的城市,尤其是基辅,逐步摧毁。总统泽连斯基曾不止一次地呐喊,至少需要十套“爱国者”才能勉强撑起基辅的天空。如今,这份渴求不仅有了着落,而且承诺“数日之内”就会以惊人的速度抵达前线。
吕特的出现,并非仅仅充当背景板。他象征着跨大西洋联盟在此事上达成的一种新共识。特朗普政府成功地将对乌军援的责任与成本,从美国一家扛,巧妙地转嫁成了整个北约的集体项目。
吕特现场证实,德国、芬兰、丹麦、瑞典、挪威、荷兰、加拿大等一众欧洲及北美盟友,都已积极表达了加入这个“重新武装”乌克兰计划的意愿。一些国家甚至表示,愿意捐出自己武库中的现役“爱国者”系统。
德国总理朔尔茨的反应尤为迅速而积极。他在同一天发文,对美国的决定表示欢迎,并透露过去几天与特朗普通话数次,承诺德国将在这个新框架中扮演“决定性”角色。他给出的理由颇具代表性:这既是为了“德国自身的安全”,也是为了加大对俄施压,最终“推动俄乌和平谈判”。
此前,德国曾与挪威一道,表态愿意各自出资购买一套“爱国者”援助乌克兰。如今看来,欧洲国家在援乌问题上的态度已从最初的犹豫观望,转向了基于自身安全焦虑的主动介入。而特朗普则精准地抓住了欧洲的这份不安,将其与美国的军事产能巧妙捆绑,编织出一张由欧洲掏钱、美国出货的新网。
泽连斯基等来的甘霖
身处战火中心的泽连斯基,无疑是这一天外交舞台上的赢家。他与特朗普及吕特的通话,都被形容为“非常积极”。电话中,他不仅对即将到来的武器援助表示感谢,更传递出乌克兰已为实现和平开展“最高效合作”的信号。
此外,他还与到访基辅的美国乌克兰事务特使深入探讨了国防武器的联合生产与采购。尽管乌克兰军方持续发布捷报,宣称击退俄军多次进攻,但从俄罗斯公布的战线进展看,俄军仍在步步紧逼,乌克兰的处境依然严峻。这批即将抵达的“爱国者”和其他援助,能否真正改变前线的力量对比,甚至帮助乌军实现反攻,成为了所有人关注的最大悬念。
那张几无痛痒的关税牌
然而,在这看似雷霆万钧的方案中,作为核心惩罚手段的100%关税,其真实效力却令人存疑。如果深究俄美之间的贸易数据,这张牌更像是一面挥舞的旗帜,多于一把能造成实质伤害的利剑。
2024年全年,俄罗斯对美国的出口贸易额仅为区区5.26亿美元。这个数字,与俄罗斯同期高达4339亿美元的总出口额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说是九牛一毛也不为过。
俄美贸易之所以如此微弱,固然有两国长期紧张关系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美国此前已实施了多轮严厉制裁。早在2021年冲突全面升级前,俄罗斯对美出口额尚是2024年的两倍多。
因此,即便特朗普真的兑现承诺,对所有俄罗斯商品征收100%关税,对俄罗斯而言,不过是每年损失一个本就已萎缩至谷底的市场,增加区区5亿多美元的贸易成本。这对一个年对外贸易额超过七千亿美元的国家而言,实在微不足道。几乎可以断定,一旦关税落地,俄罗斯只会进一步停止对美出口,实际经济影响甚至可能比这账面数字更小。
相比之下,那笔价值不菲、以“数十亿美元”计的军事援助,对战场态势的影响,恐怕要比这张100%的关税牌管用得多。或许特朗普自己也心知肚明,他在谈及这项关税时,留有余地地表示,不太确定美国是否真需要这项措施,但又补充说“可能很有用”。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更增添了外界对其真实意图的揣测。
声东击西?真正的目标是谁?
那么,特朗普煞费苦心、层层铺垫抛出的这份“重大声明”,难道仅仅是为了给一笔由盟友埋单的军援披上“最后通牒”的外衣吗?答案,或许就藏在他一笔带过的那句“还有次级关税”里。
特朗普本人当时并未细加解释,但随后有白宫官员向媒体澄清,这个“次级关税”并非针对俄罗斯,而是要向那些从俄罗斯购买石油等大宗商品的国家征收。这句话,瞬间改变了整个事件的性质。它像一支突然调转方向的箭,剑锋所指,不再局限于克里姆林宫,而是瞄准了那些与俄罗斯保持密切贸易往来的第三方国家。
这里的逻辑链条清晰得近乎赤裸:俄罗斯最大的出口商品是能源,而其能源最主要的买家之一正是中国。数据显示,2024年俄罗斯对华出口中,石油占据了近五成的比重。一旦美国启动针对俄罗斯能源买家的“次级关税”,中国将不可避免地首当其冲,面临被惩罚的风险。
特朗普在今年3月底接受采访时,就曾流露出类似的想法。当时他威胁称,如果俄乌无法达成停火,就可能考虑对俄罗斯石油的买家征收次级关税。如今,这个潜在的威胁被正式摆上了桌面,成为棋局中的关键一步。
这盘棋的格局,一下子从俄乌冲突及欧美援助,扩展到了一个更广阔、更复杂的大国博弈舞台。美国似乎正试图以乌克兰危机为杠杆,撬动甚至重塑全球能源贸易格局,并在此过程中向特定大国施压。
对于在俄乌冲突中一直强调中立、呼吁和谈的中国而言,如今却可能因正常的商业贸易关系而面临来自美国的直接惩罚。这究竟是特朗普意在逼迫中立者选边站队,还是另有更深远的战略谋划,眼下仍是迷雾重重。
面对西方的这套组合拳及潜在的次级制裁威胁,莫斯科的反应一如既往地强硬。俄罗斯国家杜马的官员嘲讽称,美国的武器援助不过是杯水车薪,改变不了前线局势,毕竟乌克兰此前也拥有过远程打击武器,并未阻止俄方的军事行动。他们反唇相讥,认为特朗普若真想解决问题,应该向基辅施压,而非威胁莫斯科。
克里姆林宫方面则重申,俄罗斯已为谈判做好了准备,只是乌克兰方面似乎并不急于坐到谈判桌前。
50天的倒计时已经开启。这份“最后通牒”究竟会成为通往和平的最后机会,还是引爆新一轮冲突的导火索?特朗普的这份“重大声明”,与其说是一个解决方案,不如说是一个变量的引入,它点燃了引信,至于最终会引爆什么,或许连他自己也难以完全预料。
股民配资炒股,亿博源配资,万辰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