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下方的“关注”按钮,以便今后能够继续收到类似的文章,并方便您与我们进行交流和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源泉~
文 | 卅
编辑 | t
在1972年,章含之与乔冠华与基辛格夫妇合影的那一刻,四人都笑得十分灿烂,照片中的他们仿佛在为中国与美国即将开启的友好关系而由衷地感到欣慰和高兴。两边是老夫少妻的组合,场面看似随意,却有着深刻的政治和历史背景。此时,他们面带微笑,不仅代表了两国之间的友谊,也象征着一段特殊的历史。
展开剩余83%章含之和乔冠华的相遇并非偶然,它背后有着毛主席的暗中安排,二人之间的爱情故事充满了戏剧性与浪漫气息,尽管两人相差了22岁,但他们的感情丝毫不比年轻人之间的爱情少。在外人眼中,他们和基辛格可能是政界对手,但为何这两位政治人物能够与基辛格共同出现在同一张照片上呢?
1973年年底,章含之与乔冠华结为夫妻,那一年章含之已经38岁,而乔冠华则已经60岁。对于这对老夫少妻的婚姻,外界始终持怀疑态度。首先,二人之间相差的22岁年龄差距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完全可以容得下一位年轻人,其次,乔冠华作为章含之的上司,也让人怀疑是否有职务之便的因素。但事实上,他们的爱情并没有外界所想的那么简单,他们的相识更像是命运安排的奇迹。
在章含之自著的散文集《我与乔冠华》中,她详细讲述了她与乔冠华第一次见面的经过。那时,章含之早已听说过乔冠华的名字,并且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的名字几乎成了政治圈内的代名词。尽管如此,章含之却从未见过这位在外界声名赫赫的外交人物。当她在文具店里偶遇乔冠华时,他步伐稳健、目光坚毅,直言买了些写纸后便离去,留下了一个瘦削而挺拔的背影。章含之凭借她敏锐的女性直觉,立即察觉到乔冠华身上沉重的压力,而通过店员的交谈,她得知那正是乔冠华。这一刻,章含之的印象没有停留在那位身居高位的老干部形象,而是更加偏向普通知识分子的气质。这个初印象后来成为两人故事的起点。
多年后,当两人已携手走过风雨,章含之回忆起这次偶遇时,乔冠华幽默地调侃道:“那是月下老人给我们牵的第一条红线。”至于第二条红线,或许还得归功于毛主席。那时,章含之已经是毛主席的英语教师。毛主席认为她的性格与才华非常适合外交工作,并且那时中国正需要一位女性外交官,于是他建议她调任外交部。
1971年3月,章含之被调任外交部工作。之后不久,章含之在楼梯上第二次遇见了乔冠华,这时他刚经历了丧妻之痛,整个人显得沧桑且疲惫,背影微微佝偻。章含之看到乔冠华那时的面容,不禁感慨他变老了很多。随着工作上的接触增多,两人渐渐产生了微妙的情愫。他们开始常常在空闲时通过电话交流,既不谈公事,也不涉及感情,只是简简单单的聊着天,一个说话另一个倾听。
有一次,毛主席突然转变话题,批评章含之没有“出息”。起初,章含之以为毛主席在开玩笑,但接下来,毛主席又提到她与洪君彦婚姻的事宜,并让她当场承诺“回去就办离婚手续”。这一番话让章含之瞬间泪如雨下,而毛主席则是在为她考虑,避免让外界知道她的私人情况。事后,乔冠华关切地问她:“离婚手续办得怎么样了?”章含之淡然回应:“只需要拿个证就行了。”几秒钟后,乔冠华用英语轻声问道:“I love you, would you marry me?”这句话,让章含之的心中涌起了一阵暖流。
两人结婚后,共同接待过许多重要的客人,留下了不少珍贵的合影。而其中最具历史意义的一张合影便是在与基辛格夫妇合影时留下的。基辛格,作为美国的前国务卿,曾是中国的外交对手,但随着历史的推进,他们之间也有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那么,这两位来自不同国度的外交人物,如何与基辛格建立了友谊呢?
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中美两国始终处于敌对状态。特别是在美苏冷战背景下,中苏关系的日渐恶化使得两国都意识到与对方建交的紧迫性。但历史上,中美两国从未正式建交,如何突破这一瓶颈成为了巨大难题。而此时,美国总统尼克松决定派基辛格进行一次秘密访华,为尼克松自己之后的访华之行铺路。
1971年10月,基辛格的秘密访华之行即将结束,作为外交部副部长的乔冠华在机场为他送行。两人在候机时再次谈起了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的事宜。基辛格显然认为中国短期内无法恢复联合国席位,暗示这需要等到尼克松总统正式访华后才会顺利解决。然而,乔冠华却大笑着回应道:“我看未必吧!”基辛格愣住了,直到11月15日的联合国大会上,乔冠华的发言让他大吃一惊,西方媒体形容乔冠华的笑声仿佛震碎了联合国议事大厅的玻璃。这一幕也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1972年,在杭州西湖的国宾馆,两国就《上海公报》的内容发生了激烈争执。乔冠华与基辛格整整一夜未眠,直到黎明时分,他们走到西湖边,灵感突现,终于找到了达成一致的方案。此时,他们之间的友谊也悄然升温。后来,乔冠华与章含之邀请基辛格夫妇一同游玩,四人留下了象征着国际友谊的珍贵合影。
岁月流转,那张合影中的四人如今都已不在人世,但他们的故事仍在传世。这张照片,不仅是他们友谊的见证,更是历史变迁的象征,证明了无论来自何种背景的人们,最终都能因为共同的目标与理想而走到一起。
参考资料:
章含之:《十年风雨情——我与乔冠华》. 爱思想,2013-08-25
新中国档案:《中国重返联合国》. 新华社,2009-09-21
发布于:天津市股民配资炒股,亿博源配资,万辰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